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类不同计算方法的飞速发展,化学从偏重实验探索转变为依赖“实验、计算、理论”三方面协同推动前进的科学,理论与计算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学科,与实验研究相互促进。其研究方法用于化学其他分支以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药物学等领域的研究,现今的计算化学突破了传统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一方面适合研究在极端条件下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另一方面可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业化进程,对于新型功能材料、能源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最佳球会官方网站计算化学研究所团队现有成员7人,其中博士6人。团队以“催化与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出发点,科研方向涵盖镓基液态金属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有机分子的形成机理、电催化合成氨、分子光谱的量子化学计算、拉曼光谱与分子结构、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理论计算等研究方向,特别在含碳材料结构修饰反应机理、能源转化反应机理、COF和MOF等材料的理化性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理性设计碳基能源催化剂的策略。计算化学研究所实验室拥有理论计算服务器集群和部分分子模拟软件。同时,团队非常注重合作与交流,先后和中国科学院、中原工学院等国内多所院校团队密切合作,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计算化学研究所团队成员已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育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面上项目、新乡市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包括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1项,河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质量工程项目1项, 共获批省级以上项目1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团队负责人:
崔乘幸,男,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工作近20年来,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的《结构化学》、《计算化学(双语)》、和《色谱分析(双语)》,以及研究生的《理论与计算化学》和《化工制图与数据分析》等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主讲的最佳球会官方网站全校公选课《Photoshop图像处理》和最佳球会官方网站的课程《色谱分析(双语)》被认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长期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的研究工作,使用理论计算化学手段,在含碳材料结构修饰反应机理、能源转化反应机理、COF和MOF等材料的光学性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理性设计含碳能源催化剂的策略。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育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在上述项目支持下,近五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等期刊发表SCI科研论文30余篇。
团队主要成员:
郑晓楠,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22年9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电催化合成氨的第一性原理与机器学习研究,以第一作者在Chem. Eng. J., J. Hazard. Mater., Nanoscale, Chin. Chem. Let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高慧玲,女,1983年6月出生,中国党员,博士,讲师,主要承担《无机及分析化学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材料物理性能》、《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主编教材一部。主要从事分子光谱的量子化学计算、拉曼光谱与分子结构、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理论计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省部级项目四项,软件著作权一项。
李春香,女,中共党员,理学博士。2020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理论与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导师方维海院士。现为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屈凌波教授,校内合作导师为张裕平教授。攻读博士期间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使用理论与计算手段,对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光环加成反应等过程研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表10余篇SCI论文。通过科研课题的完成,积累了丰富了理论与计算化学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化学、生物、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肖香珍,女,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晶体表面和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性质以及表面小分子催化反应机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发表论文6篇,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授权专利4项,主编教材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