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吸附分离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科技创新团队,依托化学一级重点学科,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超疏水材料制备及应用;(2)微萃取与分离材料设计及应用;(3)MOFs/COFs材料的构筑及环境污染物吸附/催化降解性能研究;(4)功能性无机半导体设计合成及污染物处理。该科技创新团队是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团结向上的队伍,共有8名成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8人。拥有先进的教学与科研实验仪器设备20余台套,价值400余万元,拥有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新乡市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在研项目40余项,经费总额150多万元;近5年来发表SCI、EI、ISTP收录等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8项。
团队负责人:
李英,女,博士,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日本金泽大学JSPS博士后及访问学者,河南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功能离子液体材料设计及环境分析应用研究。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Talanta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高校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4项,授权专利5项。主持省一流本科课程1项,主编和参编教材7部。主讲《色谱分析》、《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等本科课程,及《现代色谱理论及技术》、《现代光分析化学》等研究生课程,指导本科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1项。
团队主要成员:
张毅军,男,博士,副教授,中共党员,韩国庆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色谱分析和超疏材料制备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已在Applied Clay Science等SCIE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重点项目1项,主持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讲《有机化学》、《色谱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教学效果优秀。
白秀芝,女,博士,讲师,毕业于中南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和食品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溯源和控制的教学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在Chemophere,Polymers,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等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河南省高校重点项目1项,授权专利2项。主持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参与省一流本科课程2项,参与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讲《仪器分析》、《专业英语》等本科课程。
杨靖华,女,讲师,博士,2019年6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主要从事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近年来在Microchemical Journal、Adsorption Science & Technology、Materials and Corrosio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最佳球会官方网站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1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讲《仪器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等本科生课程。
郭昂,男,博士,讲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孔材料制备以及气体吸附分离、金属-有机框架膜、复合膜等气体膜分离过程应用研究。在Journal ofMembrane Science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河南省高校重点项目等。主讲《无机化学》、《基础化学》等本科课程,及《晶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等研究生课程。
路振宇,男,博士,讲师,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样品前处理介质合成及复杂体系中污染物快速检测方面工作。在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Talanta, 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授权专利8项,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讲《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本科课程。
刘陶陶,男,博士,讲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异相有机催化性能研究。主持最佳球会官方网站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30万。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讲《物理化学》本科课程。
仝亚艳,女,博士,讲师,中国石油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在talanta,Chemosphere等发表5篇文章,授权专利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主讲《无机及分析化学》本科课程。